蜂毒的作用及功效_蜂毒的8大药理作用

2017/8/18 22:53:15

蜂毒是一种动物毒素,蜜蜂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武器——蜇针,用来攻击来犯的昆虫及其他动物,使其蜇后麻痹或死亡,因此说蜂毒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,人受到100只蜜蜂蜇刺,即可使人中毒,受200~300只蜜蜂蜇刺,可使人致命。根据蜂毒的药理作用,能使中枢神经受到广泛抑制,心血管系统紊乱,血压下降,呼吸麻痹,导致死亡。

但根据中医“适量为药,过量为毒”的理论,蜂毒则是一种良药,药用量及中毒量或致死量相差悬殊,如每只蜂蜇刺注入皮肤蜂毒为0.1mg。现代的中西药也有一些剧毒药物,如一些西药,每次用 lmg或lmg以下的很多,多用则中毒,因此作为药物应用的蜂毒也没有什么例外,虽为毒素,实为良药。蜂毒被利用以来,各国专家学者仍称为“蜂毒”,改用其他名字,不能代表“蜂毒”的特性,反而容易误导。

(一)、蜂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

蜂毒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,蜂毒中的多肽及磷脂酶A2等具有明显亲神经特性。蜂毒对神经系统产生抗胆碱活性,神经节产生阻滞作用。蜂毒具有明显的中枢性烟碱型胆碱阻滞性能,先引起皮层下部兴奋,后转为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广泛抑制。蜂毒的抗胆碱作用,不仅可抑制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,还能抑制周围神经系统冲动传导。

蜂毒镇痛效果明显,尤其对慢性疼痛作用最佳,临床镇痛效果比安替比林好。许多类风湿关节炎病人,长服用镇痛剂和激素,但经几次蜂蜇之后即可停服止痛剂和激素,说明蜂毒镇痛不但有近期效果,还有远期疗效,为镇痛药所不及。蜂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,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扩大痛阈,降低疼痛的敏感性。从蜂毒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来看,治疗剂量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。蜂毒对神经官能症、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面神经麻痹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治疗剂量的蜂毒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,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,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调整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神经本身的修复有关。

(二)、蜂毒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

蜂毒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影响,蜂毒具有降血压作用,抗心律失常,改善脑血流及心肌功能等多方面作用。磷脂酶A2不引起心功能改变,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,改变外周阻力,促使组织胺释放,引起血压下降。蜂毒肽和MCD肽也能释放组织胺,使血压下降。蜂毒降低血压同时,使脑血流量增加,增加了蜂毒临床实用价值。蜂毒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,缓解心绞痛,对心肌力的增强有良好作用,对抗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。蜂毒能改善微循环,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保证人体血液循环顺利进行。

(三)、蜂毒对血液系统的作用

蜂毒有抗凝血作用,使凝血时间延长,血液凝固迟缓。蜂毒能影响一些凝血因子的活性,如抑制凝血活酶的活性,使血小板凝集作用降低.对防治血栓和栓塞十分有益。

蜂毒有溶血作用,但治疗剂量尚不能引起溶血,遭受大量蜂蜇时出现血红蛋白尿,蜂蜇致死者出现广泛的出血和溶血改变。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蜂蜇。

无论是注射蜂毒或用蜂蜇均能引起白细胞增加,这可能与蜂蜇引起的局部红肿炎症有关或刺激造血系统引起。蜂毒还能使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(血沉加快)。

(四)、蜂毒有抗炎作用

蜂毒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,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。蜂毒中多肽类等多种有效成分有抗炎作用,可直接抑制炎症,抑制肿胀,其抗炎作用比同样剂量的氢化可的松强100倍,同时蜂毒刺激垂体——肾上腺皮质系统,促使皮质激素释放,产生抗炎作用。

(五)、蜂毒的抗菌作用

蜂毒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。蜂毒对结核杆菌、伤寒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蜂毒不但有直接抗菌作用,还可增加消炎药青霉素、磺胺的抗菌作用。

(六)、蜂毒的抗肿瘤作用

蜂毒能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,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作用大于正常细胞。

(七)、蜂毒的防辐射作用

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,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,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,提高动物的成活力,蜂毒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,防止由辐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脏的退化现象。

(八)、蜂毒的其他作用

蜂毒有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机体抵抗能力,直接影响神经传导、血液循环、淋巴循环,以及各种激素的分泌,对人体生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。

上一篇:蜂毒疗法的适应症
下一篇:蜂毒的性质和理化成分

阅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