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蜜是颇受大众青睐的养生保健食品,然而,近日业内人士曝出: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,在售价较高的蜜种中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,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,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。那么,吉林市市场上在售的蜂蜜情况如何?
近日,记者走访了吉林市多家超市,在武汉路一家超市内,在售的蜂蜜种类众多,有枣花蜜、洋槐蜜等多种,除了传统的蜂蜜外,还有益母草蜜、玫瑰蜜等,500克装的蜂蜜价格多在15元至百元不等,销售人员称这些都是纯正蜂蜜,没有添加任何其它成分。销售人员说:“这里面质量都是有保证的,就这个卖的挺快的,我看他们都买这个。”
记者发现,价格较为便宜的蜂蜜外包装上多写着“调配蜜汁”、“蜂蜜含量≥50%”等字样,工作人员表示,这些也都是正宗的好蜂蜜,只是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而已。走访中记者还发现,虽然市面上不少“蜂蜜”的外包装上都标示着“天然”、“原生态”等字样,但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却发现,其中不乏标示含有“葡萄糖”字样。同时,记者还看到,绝大多数在售蜂蜜未标明其具体成分及含量。不少农贸市场还销售自产的蜂蜜,产品外包装上没有任何成分标明: “一斤18,自己家的,自己蜂场的,夏天都卖20,现在卖18,好不好的,吃到嘴里,这个不沉底,没有底子就是好蜂蜜,有的蜂蜜一放一多半唐,扎楞,撅都撅不动,那就不好,我总在卖,夏天就在这卖。”
吉林市一家蜂蜜经销商张先生告诉记者,吉林市受地理条件影响,地产蜂蜜较少,主要靠外地蜜保障供给,而蜂蜜主产地河南,近年来造假情况严重,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,假货很多。
另外,养蜂专家于强也向记者介绍说,“即便是亲眼看见蜂蜜从蜂箱里割出来,也不能确定就是纯蜂蜜。”给蜜蜂喂米浆和白糖已是行业“潜规则”,许多蜂农都采用这种方式保证产量。“现在花期越来越短,花量也越来越少,因此,为追求经济效益,蜂农惯用喂米浆和白糖。”于强表示,这种手法的隐蔽性很强,不易被发现,后果是蜂蜜的营养成分大大缩水。
记者采访了东北电力大学经济学教授孙自力,他表示,随着蜂蜜的消费群体增多,不少蜂蜜制造商以次充好,获取利益。他说:“蜂蜜的畅销是因为它的保健功能非常好,消费者适应度非常广,另外对于北方来讲蜂蜜是一种非常天然的一种保健品,销量非常大,在这种情况下,就有很多蜂蜜制造者就开始掺假制造,如果说对于吉林市的蜂农来讲,容易自毁招牌,我倒觉得或者建议,蜂蜜的制造商,可以提高价格,应该尽量不用掺假这种方式获取利益,对消费者不公平,对蜂蜜这个品牌形成和保护也会有损失。”
从事蜂蜜专卖的10多年的叶女士说,市民在购买蜂蜜时,可以准备一根曲别针并将其掰直,用打火机灼烧至滚烫,然后伸到蜂蜜样品当中一蘸,再垂直提起。如果曲别针上的蜂蜜出现明火,就存在掺假的可能。如果不出现明火,就说明基本没有掺假。还可以看蜂蜜滴下的状态:如果蜂蜜是顺着曲别针均匀滴下,而且蜂蜜滴没有出现拉丝情况,那就是纯度较高的蜂蜜;如果滴下速度很快,且拉丝较长,就可能掺入了糖等添加剂。叶女士说:“市场买当然了,买不着纯的基本上都是糖稀勾兑的,看有的上蜂场,亲属特意买的还可以,有的蜂场摆的好几箱蜜蜂嗡嗡可哪飞,但是它后面摆了很多蜜,它的蜜蜂不是为了去采蜜,只是为了卖点那个蜂蜜,都是糖稀,喝完之后体重血糖方面都没有啥好处,真正好的蜂蜜里面有活性酶,多种营养素,促进消化的。”
上一篇:40年养蜂人教你辨别蜂蜜好坏
下一篇:路边的蜂蜜别乱买